心理學家對於智力理論的內涵或組成部分隨著時間一直在改變,從單一到多元,這是一種進步。以下介紹兩種立論取向的智力理論。


一、心理測量取向的智力理論:以智力測驗為工具,經統計分析,找出構成智力的成份。對人類的智力解釋過於窄化。


Spearman的智力二因論,智力有兩種因素,一為一般因素(G因素),一為特殊因素(S因素)。


Cattell的流體智力與晶體智力。



  1. 流體智力指的是受先天遺傳影響較大的智力,如空間關係的判斷、機械式記憶的能力與判斷反應快速與否。30歲左右達到巔峰,之後隨著身體老化開始迅速下降。傳統智力測驗所測得就是流體智力。
  2. 晶體智力指的是受後天環境影響較大的智力,如語文詞彙、數理知識等後天學習到的成果,20歲之後仍保持一定的水平。

Thordike的智力三因論。



  1. 抽像智力,符號推理的能力。
  2. 機械智力,工具操作的能力。
  3. 社會智力,與人相處的能力。

Thurstone的智力群因論,智力由七種基本心理能力組成。


Guilford的智力結構論,包含五種思維內容、六種思維運作方式、六種思維的產物,所以共有5X6X6=180種智力!


二、多維取向的智力測驗:直接探討人類心理能力終究竟包含多少種不同的智力。


Gardner的智力多元論,人的心理能力中至少包括八種智力,擴大了傳統智力的範圍,所謂的五育並重指的就是多方面的全人發展。



  1. (國語)語文智力,使用文字的能力。
  2. (數學)數理智力,數學運算及邏輯推理能力。
  3. (社會)社交智力,與人交往的能力。
  4. (自然)自然智力,觀察自然界的能力。
  5. (美術)空間智力,變視距離判定方向的能力。
  6. (音樂)音樂智力,節奏之欣賞與表達的能力。
  7. (體育)體能智力,支配身體運動的能力。
  8. (其他)自知智力,認識自己的能力。

Sternberg的智力三元論,學校教育應擴大範圍,不只重視課本上的知識,更應讓學生接觸現實,吸收實際經驗,培養適應環境與創造新經驗的能力。 



  1. 組合智力,組合資訊的能力:包括後設認知、吸收新知及智能表現三方面,傳統智力測驗所測得的部分,也是學校教育重視的部分。
  2. 經驗智力,修改經驗達到目的的能力:包含運用舊經驗解決問題及改造舊經驗創造新經驗的能力。
  3. 適應智力:適應環境、改變環境及做出選擇的能力。

 


個人發牢騷: 


學者們發現了許多問題,但是學校卻沒有跟著改進。期中考期末考成績優秀的同學有公開頒獎,但是美術畫得很漂亮的呢?直笛吹得很棒的呢?跑步很快的呢?朋友很多的呢?這些都是學校沒有注意的智力表現。


還記得國語日報的頭條曾這樣寫過,大意是運動會不應該是單項體育競賽,而是要讓每個學生都有表現的機會。意思是指要多點表演,全班一起排練節目,運動會大家都有參與感。同個邏輯思考一下,期中考期末考是不是也要班級競賽一下?不用個人排名,應該是用全班的總分來比較才對!也許一年來體育好的學生就只有這個舞台,運動會卻不讓體育強的學生發揮,什麼多元智力?我看都是行政方便、智力掛帥啦!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紫色的玫瑰 的頭像
    紫色的玫瑰

    紫色玫瑰花園

    紫色的玫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