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智力測驗的歷史:


人類的發展都依據一定的階段,從蠻荒到文明,從落後到進步,智力測驗的發展也是。記得星艦迷航記中的一段情節,回到二十世紀美軍航艦企業號上的星艦企業號軍官一行人,其中一人因為意外跌落而傷及腦部。正當醫生要為他進行開腦手術時,未來的醫官痛斥這是蠻荒的巫術,用一句PDA掃瞄一下傷者的腦袋,竟然就好了!現在回頭看一下智力測驗的發展,也有覺得可笑的心情。


 


1.          生理計量階段。以估計線條長短、判斷聲音強弱的方式測量感官的敏銳度,從而推估智力的高低。不可思議! 因為這是1850年代左右的事,拒今一百六十幾年。


2.          心理年齡階段。比奈(Binet)編製著名的比西量表,以作業法測量,各年齡層的兒童在量表上通過的題數不同,代表他的心理年齡。例如八歲兒童答對了十歲的題數,那他就有十歲的智力。這是二十世紀初的事,五十年來才進步這麼一點。


3.          比率智商階段。推孟(Terman)修訂比西量表,史比量表是應用最廣,最具權威的個人智力測驗量表。不再使用心理年齡,改用心理年齡與實際年齡的比值來表示,稱為比率智商。例如上述的八歲兒童有十歲的智力,他的智商就是10/8乘以100,就是125。所以符合該年齡層的的智商是一百,低於一百要擔心,高於一百要高興。 1916年比西量表問世,進步越來越快。


4.          離差智商階段。比率智商只能測出該年的智商,如果小學測完,要升上國中時可能又要重測一遍,十分不便。於是惠斯勒(Wechsler)創用離差智商,每個年齡階段內所有人的智力分組為常態分配(白話文來說就是一百個同年齡的人智商可以從第一排到第一百名)。先找出平均數(第五十名),再找出受試者離平均數的距離,用標準差表示。如果受試者智力高於平均兩個標準差,那已經排到前五名之內了,算是頂尖聰明的人。換言之,如果低於兩個標準差,可以申請殘障手冊了。


 


二、智力測驗的晚近發展:


智力測驗發展到離差智商已經接近完備,但是還是有其侷限之處。例如多元智慧不易測量、題目皆以文字表示,看不懂怎麼辦?不想認真寫,亂塗一通交卷,測成智障......。所以未來的智力測驗近年來的發展趨勢有所改變,1940年代開始,沒錯,就是70幾年前,智力測驗開始有了更新的發展


1.          重視多因素的綜合能力,也就是多元智力。


2.          開始編製可以同時測量多人的團體智力測驗。


3.          增加了非文字智力測驗。


4.          增編了成人使用的智力測驗。


 


三、智力測驗的未來發展:


用智力測驗結果來預測學術成就,相關係數只有0.5左右。預測將來的職業成就更只有0.2左右。這代表了智力測驗分數高,在學校學習的成果不一定高,可能因為環境的關係,也可能如自我價值論所提的自我歸因謬誤。另一方面,智力測驗預測未來職業成就更是不準確,並不是智商越高成就越高,後天的努力更是重要。智力測驗的形式為語文量表,只能測出對文字使用的熟悉度,並不能測出做人處事的態度,而後者正是決定學習與職業最重要的因素。


所以未來智力測驗發展的方向如下:


1.          擴大非語文量表,減少語文背景的影響。


2.          擴大智商的觀念,社會適應也算一種智力。


3.          身體運作能力也算是智力。


4.          智力測驗應建立不同常模,不同背景者可以公平比較智力。
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紫色的玫瑰 的頭像
    紫色的玫瑰

    紫色玫瑰花園

    紫色的玫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